查看原文
其他

还不知道怎么与甲方有效沟通?这本书告诉你答案

水禺刀 集景堂
2024-08-30

这是一本将设计与日常生活关联,并讨论设计与艺术、教育及商业的关系的一本书。原书英文名叫《DESIGN FORM AND CHAOS》,中文译名为《设计的意义》。笔者感觉中文名有些唬人,实际上全书都是作者以平实的方式在讲述自己对设计的理解。


00

作者简介


者保罗·兰德(Paul Rand),20世纪杰出的平面设计师、思想家及教育家。他为企业设计的商标,家喻户晓,蔚为经典,如美国广播公司(ABC)、IBM公司、UPS快递、西屋电器(Westinghouse)、耶鲁大学(Yale)、以及乔布斯开创的NEXT电脑公司。他在耶鲁大学任教三十多年,是耶鲁大学的“荣誉教授”。曾荣获美国平面设计协会、纽约艺术家协会、英国皇家设计师协会授予的多项大奖,并被现代艺术博物馆(MoMA)提名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十位艺术总监之一。



做为设计师,你是否经常会有这些困惑:

l  究竟如何与甲方沟通,该坚持还是该迎合?

l  软件制图与徒手绘图究竟是什么关系?

l  设计中的直觉与灵感究竟是什么,能不能训练?


在书中,做为一位平面设计领域资深的设计大师,保罗·兰德针对上述问题都做了自己的阐释,虽然是针对平面设计领域的,但做为建筑、景观领域的从业者,依然有很多营养可以汲取。


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·哈维尔(Vaclav Havel)在《时代周刊》上发表过一段话,阐述他对于“品味与政治”的关系的理解:“我走进这座城堡,扑面而来的是毫无品味的家具和毫无品味的画。直到那时我才认识到,统治者糟糕的品味与他们糟糕的执政手段是多么密切相关。”


艺术与设计都来源于生活,却又在不停地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,小到家庭主妇,大到一国的政治家,艺术与设计就像空气一般毫无察觉,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日常判断。所以作者在引言部分就点出了设计对于社会的重要性,所以每一位设计师都肩负改造社会、改造人们精神世界的责任。


01

设计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


那么在作者眼中什么是设计?


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组装、排序或是编辑。设计的过程是赋予价值和意义的过程,去阐述、简化、厘清、修饰,去锦上添花、引人注目,去说服,甚至可能去取悦。保罗·兰德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,“设计就是将散文变成诗歌的过程”,将内容形式化,增加韵律与格式,更符合审美需求,并赋予新的价值。


拜伦诗歌《爱情与黄金》手稿


对于设计的评判,建立在两种价值基础上,一个是联想性的,一个是形式上的。对于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来说,欣赏乔托与达芬奇的《最后的晚餐》并没有本质分别,唤起的都是宗教信仰的联想。而对于艺术家来说,欣赏乔托与达芬奇的《最后的晚餐》却有着质的区别,两者在美学上意义不同。


乔托《最后的晚餐》

达芬奇《最后的晚餐》


联想受诸多因素影响,如文化、环境、个人喜好,往往是主观的,非常不确定的。在形式中不存在偏见,形式受美学规则影响,是相对确定的,不会随时间地域变化,而且历久弥新。设计师应该把关注点更多地落在那些相对确定的、有共同规则的方面,以指导自己做出优秀设计。毕加索曾说过:“它(立体主义)与其他流派没有区别,大家用的是同样的准则、同样的元素。”


02

 设计与商业的关系


当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催促米开朗琪罗完成西斯廷教堂的穹顶画时,这位画家答道:“当我在艺术水准上让自己满意的时候,就能完工了。”“可是在我看来”教皇反驳到“你应该尽快完成,让我满意才对。”


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与米开朗琪罗,一对甲乙方


如今,设计师与甲方之间的关系,依然和几个世纪之前没什么区别。之所以争执不断,在于双方看待设计的视角有所不同,在前者看来,设计是一种创造和实验行为,而对于后者来说,则是达到经济、政治或是社会性目的的一种手段。调和甲乙双方关系的是互相的尊重和金钱。作者保罗·兰德就毫不隐晦的说:“设计作品的品质,与设计师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密切度成正比。”


从甲乙方角度看,影响一个设计的好坏包含三个维度:

1、甲方对设计的认识深度;

2、如何解读市场与客户方面的反馈;

3、设计师自身的话语权与影响力。


好的设计,是在形式层面(设计本身)的坚守,并在经济、效率以及影响力层面的妥协;是本身优秀,有着良好的适应性,并有让人过目难忘的魅力。


保罗·兰德也在不停地告诫读者,在看待甲方与客户负面反馈时,更应该理性解读反馈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具体指向什么,从信息中区分哪些仅仅是甲方与客户在联想层面(个人情绪或倾向)的诉求,哪些指向经济、效率以及影响力的诉求,把设计的完善集中在后者往往更加有效。专业人士的工作就是区分“情绪与事实、激情与思考”,区分联想性事物与真实事物。


IBM公司logo在设计之初,就曾经被某个高层管理者嘲笑为像囚服,但好的设计应该坚守的是设计本身的价值,而不应该被某个主观的联想而扼杀。

IBM的经典设计,让你联想到什么?囚服?


03

  设计与计算机的关系


保罗·兰德在谈到计算机在设计教育与设计行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,不时透露出担心。在设计过程中,从创意想法到制作实现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用到计算机,但如果制作实现占据了设计的大部分工作内容,打破了思考与制作的平衡,那么计算机就会成为创作的阻碍,并隔绝了思考与工作之间的联系。


正如耶鲁大学的一位学生曾说:“我到这儿来是为了学习如何做设计,而不是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。”这也道出了在设计领域,计算机日益占据设计大部分工作的现状。如果没有设计学的知识,计算机不仅没用、还会坏事,因为它能够制造出足够多的“垃圾”,造成创作的假象,而实际上那常常只是毫无主题的拼凑。


只用计算机工作也会让设计师丧失“只有通过直接的亲身体验”才能拥有的敏感,这种敏感是无法通过计算机获得的。大部分设计师和学校教育之所以沉迷于计算机,往往因为有形的计算机技术,要比无形的设计更加容易对付和掌握。作者的这番思考值得每一个设计师认真反思,并引以为戒。

要设计还是计算机?


04

 设计与创新的关系


当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设计领域尤其如此,层出不穷的新项目、新概念、新风格,充斥着每一个角落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“装饰”变得简单,装饰轻易取代了真正的创意。


这个时代的作品有着如下特征:

没有约束,

将简单等同于肤浅,

将复杂等同于理解的深度,

将晦涩等同于创新。


对理论的痴迷,不像其他时代中“让理论为行动提供力量”,而是将理论用于传达让人听不懂的“行话”。人们开始混淆了“新的”与“好的”。密斯曾说过:“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“新的”,而是“好的”东西。”


保罗·兰德强调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,历史的进程是一个提炼过程,而不是积累的过程,历史会留下大量经过时间检验且有价值的理念和方法,一味的求新,变成了为了创新而创新,作者无不揶揄的说到“曾经很多优秀的设计工作者,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,而当下却满是伟大的‘推销员’。”

05

 写在最后


本书除了阐述作者对于设计的理解外,另外一大特色就是有大篇幅的案例解读,希望有心的读者可以阅读原书,体会作者在创作中的思考过程。此外本书是一本图文排版相当考究的图书,印刷质量上乘,阅读的过程也令人赏心悦目,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亲自体验一下。




传播

文化

END

重塑

生活



集景堂

微信号 : JJT-2019

景观与建筑设计文化的传播者,设计思维全民普及的践行者

投稿邮箱:315174397@qq.com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集景堂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